中美談判:“破冰”幾何?
美國對華關稅,從145%下調至30%,可能還不是階段性的極限。近幾年,中美之間很多“緩和”的开始都發生在瑞士。例如2023年中美元首會晤的“前哨”就是瑞士的外交接觸。本周中美在瑞士的貿易會談再次給市場帶來了“驚喜”,最核心的是關稅取消/暫停的幅度,美國並沒有對中國進行“區別對待”,未來90天內今年新增的關稅水平從145%下降至30%,20%的芬太尼關稅還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
首先,4月8日以及之後報復性關稅被取消。這一點符合預期和常識;
其次,34%的“原版”對等關稅,和其他國家的處理方式一樣。保留基准的10%,剩余的24%則暫停90天,會是接下來雙方談判的重點之一。
第三,芬太尼對應的20%需要額外談判。這和對加拿大、墨西哥的處理類似,需要公安/緝毒口的官員進行磋商。如果能達成一致,今年加徵的關稅水平可能階段性進一步下降至1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除了對等價降低關稅外,還額外附加了“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的條款,我們認爲其中對於稀土出口的限制可能是美國經濟重要的“七寸”。
那么未來可能的路徑如何?
未來中美談判主要集中在兩條主线,一是基於廣義貿易和市場准入的談判,主要是針對暫緩的24%關稅部分;二是芬太尼問題談判,主要針對20%的關稅。從難度和復雜度來看,後者(20%)可能更容易達成,尤其是考慮到美國緝毒局(DEA)局長Terry Cole即將“到位”——4月30日剛接受了參議院聽證。
我們可以結合美英協議對框架進行進一步梳理。從收入、談判和供應重構三個角度看:1)10%的基准對等關稅可能很難取消,即使和美國貿易基本平衡的英國也不能“幸免”;2)10%以上的對等關稅部分,需要拿“市場准入”,非稅壁壘、匯率水平等來換,這一方面的談判預計最費時、費力;3)行業關稅層面,英國的經驗未必適用中國:行業關稅有很多安全的考量,而中國和英國在這方面不盡相同。
因此,未來三個月內美國今年對華加徵的關稅最低可能下降至10%,但是90天之後,對華關稅有上升的可能性。20%芬太尼關稅可能取消,而暫緩24%的關稅則未必能完全取消。
達成協議的影響?
對於國內,聯合聲明發布對出口的提振作用有多大?在聯合聲明發布前,基於美國對華145%的新增關稅,我們預計中國出口的邏輯爲“對美幾乎不可貿易+90天搶轉口對衝”,該情形下二季度我國出口同比可能降至-5%附近(詳情參見《二季度出口:“搶轉口”對衝幾何?》)。“保留30%關稅”的最新情況下,中國出口、名義GDP同比仍可能分別受到5.5、1個百分點的拖累,但幅度已較“145%稅率”情形大幅減輕,二季度出口有望保持正增長:
一方面,我國對美出口的下行風險已在4月充分釋放(30%新增關稅大致拖累對美出口同比下降37.4個百分點,4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的邊際下行幅度已超過30個百分點),未來90天內預計將呈現邊際修復。
另一方面,30%的保留關稅仍普遍高於美國對其他國家的關稅豁免(僅保留10%關稅),“搶轉口”動能預計將有所減弱但仍會持續。
風險提示:90天內談判不不順利,可能導致暫停的24%關稅重新恢復;信息統計不完全;測算可能存在偏差。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2025年5月12日發布的《貿易談判點評:中美談判:”破冰“幾何?》,報告分析師:邵翔 S0100524080007,張雲傑 S0100525020002
標題:中美談判:“破冰”幾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