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億,一代“鞋王”賣身了
消費行業再現一筆巨額收購。
近日,美國鞋業巨頭斯凱奇宣布,3G資本將以每股63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交易價格約爲9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0億元),預計將於今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斯凱奇成立於1992年,主打運動休闲且平價,因此也被稱爲“鞋中老頭樂”。1999年,公司成功在紐交所上市。去年,斯凱奇全球銷售額高達89.7億美元,是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
如果此次交易完成,也就意味着,這家老牌“鞋王”將結束長達26年的上市之旅,正式完成私有化。
本次交易的买方3G資本同樣看點十足。全球最大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漢堡王、亨氏卡夫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背後,都有3G資本的資本運作,其創始人豪爾赫·保羅·雷曼更是連續7年穩坐巴西首富。
近年來3G資本頗爲低調,最近一次公开動作還是2023年四季度徹底清倉了卡夫亨氏。不過“消費投資之王”不鳴則已,一出手就創下鞋類行業迄今爲止最高並購交易紀錄。
關稅陰影下,“鞋王”家族決定賣身
斯凱奇的故事,始於1992年。
當時,美國理發師羅伯特·格林伯格與兒子共同創立了斯凱奇,以“舒適科技”爲核心,避开了耐克、阿迪達斯的專業運動賽道,瞄准日常休闲鞋市場。
憑借“厚底一腳蹬”、高性價比的差異化定位,斯凱奇迅速崛起,並通過籤約布蘭妮、金·卡戴珊等明星打开年輕市場。1999年,公司正式登陸紐交所。
斯凱奇進入中國市場是在2007年,當時,公司與服裝供應鏈企業聯泰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开拓中國業務。斯凱奇中國曾透露,爲適應中國市場,斯凱奇供應鏈深度本土化,在中國銷售產品超90%爲“中國制造”。
在中國消費者口中,斯凱奇往往與“醜”劃上等號,但口嫌體正直,其意外成爲國內打工族的“通勤神器”。2024年,斯凱奇中國的銷售額突破89億元人民幣,門店數量超過3500家,力壓特步、361°。
全球層面,斯凱奇的業績表現更是亮眼。2024年,斯凱奇銷售額達89.7億美元,同比增長12%,創下歷史新高,過去五年公司營收幾乎翻了一番。
在業績最好時選擇“賣身”,這一動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而促成本次交易的契機,或與斯凱奇正面臨着中國區增速放緩和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有關。
根據斯凱奇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銷售額爲24.1億美元,同比增長7.1%,創下新的季度銷售紀錄。但中國區銷售額卻下滑16%,連續兩個季度保持雙位數下滑。
更致命的還是來自近期的關稅政策,直接衝擊了斯凱奇的成本結構。數據顯示,2024年,斯凱奇約38%的銷售額來自美國市場,但其產品大量是從中國、越南和其他亞洲國家進口,其中約40%來自中國,而這些國家近期都受到了關稅的影響。
5月2日,斯凱奇在一份文件中坦言,美國政府最近頒布的關稅政策以及稅率的不可預測性,對公司的業務運營造成了重大風險,並可能大幅增加公司的成本,降低公司利潤率。“關稅也可能導致公司的產品定價更高,可能會減少消費者需求,影響產品銷售量。”
這一背景下,此次斯凱奇的私有化決策也被外界視爲應對貿易战的战略性調整。與此同時,私有化後,斯凱奇也可以暫時擺脫公衆市場的短期壓力,有助於公司進行後續的業務調整。
一場非典型的“3G式收購”
此次交易的關注重點,還有买方3G資本。
3G資本誕生於2004年,三名創始人是巴西傳奇投行加蘭蒂亞(Garantia)曾經的所有者——雷曼、馬塞爾和貝托,三人目前都是巴西前五大富豪。
3G資本向來以低調著稱,但這家機構控制的消費品牌大家卻絕不陌生。百威啤酒、科羅娜、漢堡王、Tim Hortons等公司背後,都有其身影。巴菲特也曾對3G資本創始人盛贊,說雷曼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
關於3G資本的投資邏輯,投中網曾在《穩坐全球消費投資機構第一把交椅的3G資本,不行了?》一文中分析過,總結下來主要有四點:
一、選定一個天花板夠高的行業;
二、找到一個經營陷入困境的好品牌,將其收購;
三,由一名合夥人帶團隊空降,降本增效改造公司;
四,公司走上正軌之後,尋找同行業中同樣被低估的品牌,繼續收購、改造的循環,直到擴張至極限,再去尋找下一個獵物。
如果將前兩點套用在此次交易上,不難發現,斯凱奇的確符合3G資本一貫對於好標的的定義。
首先,從行業角度。根據貝哲斯咨詢的調研,2024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爲1472億美元,預計在2024-2029年該市場將以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仍有上升空間。
其次,作爲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斯凱奇現金流相對穩健,且如上文所述業績表現不凡。更重要的是,對比阿迪達斯和耐克分別36倍和19倍的市盈率,斯凱奇當前市盈率爲14倍,相對更低,也符合3G資本的標的篩選邏輯。
不過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一次3G資本並沒有直接空降管理層,而是收購後由斯凱奇CEO繼續領導公司,且當前管理團隊的其他成員位置不變。战略層面,也將繼續推進現行战略舉措,包括拓展國際市場、擴大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業務等。
過去幾年,3G資本頗具侵略性的投後管理模式一度遭遇媒體和公衆拷問,被批評爲“資本極簡主義”。然而此次對於斯凱奇的收購顯示,這家老牌投資機構似乎正在調整策略,這種“溫和幹預”,或許正是3G資本在爭議漩渦中尋求突破的進化方向。
消費行業掀起並購小高潮
在消費行業,斯凱奇的“賣身”並非個例。過去一年,並購浪潮席卷食品飲料、服裝及小家電領域,重大交易頻發,甚至形成了一波小高潮。
總結下來,兩類巨頭在其中表現活躍。
一類是VC/PE機構。
去年5月,凱雷集團宣布以8.35億美元完成對肯德基控股日本的收購,將公司私有化並退市,日本肯德基是日本市場的餐飲巨無霸,擁有超過1200家門店。12月,方源資本與Unison Capital以1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聯合收購日本高端珠寶品牌Tasaki。
2025年开年,紅杉中國則以1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的估值收購了Marshall馬歇爾的多數股權。
除了投資機構,產業巨頭也紛紛拿起投資武器,通過並購實現對外擴張。
其中三只松鼠更是典型代表。2024年10月,三只松鼠宣布以不超過3.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量販零食品牌“愛零食”、折扣零售連鎖品牌“愛折扣”以及乳飲飲料品牌“致養食品”。借助後兩筆收購,三只松鼠更是得以進入乳飲、飲料新賽道。
隨後11月,元氣森林被報道收購了河南汴京啤酒。汴京啤酒前身是1945年創立的开封啤酒廠,是中國內陸最早生產啤酒的廠家,也是7個國家大型啤酒生產企業之一。
今年3月,雀巢宣布與徐福記的創始人徐氏家族達成協議,收購徐福記剩余40%的股份,此次收購後,雀巢將實現對徐福記的全資控股。4月,安踏宣布以2.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1億)全資收購德國戶外品牌狼爪……
目之所及,消費並購熱潮正在時下興起。一方面,並購是國外消費公司實現規模擴張的常見手段,如今大多數消費標的估值都在合理區間,也讓品牌得以通過並購加速完善自身產業拼圖。”
同時對於PE/VC機構而言,消費行業作爲抗周期的優質賽道,前期受客觀環境影響,部分企業估值下挫,也正好爲投資機構創造了低價入場、抄底優質資產的機會。
標題:680億,一代“鞋王”賣身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