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報道,何立峰副總理將在訪瑞期間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本輪中美關稅博弈出現破冰式接觸。近期特朗普團隊在關稅表態上漸趨緩和,中信證券認爲其面臨的“負向約束”逐漸逼近是核心原因。中信證券預計,後續的中美貿易談判進程或可總結爲“三步走”:首先是破冰;其次是圍繞美國如何在單邊關稅上做出讓步、如何建立對話機制進行博弈和溝通,並建立常態化對話機制;最後是圍繞雙方關切的核心問題开展持續博弈和談判。若後續中美經貿談判進入第三步,即實質性談判階段,或仍有復雜性,各類所謂“結構性改革”與所謂“非關稅壁壘”或是特朗普的主要對華交換條件。可基於上述推演做出多個情景假設,實際變化仍取決於雙方的經濟韌性和第三方國家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動態博弈過程。中性情形下靜態測算,若假設年中开始美國將對華關稅降至60%左右,則今年美國加徵關稅對我國出口和GDP的拖累分別約8.4和0.9個百分點。

事件:

新華社5月7日報道,何立峰副總理作爲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在訪瑞期間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本輪中美關稅博弈出現破冰式接觸。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答記者問指出,“近期,美方高層不斷就調整關稅措施放風,並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就關稅等問題與中方談起來。中方對美方信息進行了認真評估。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但是,“任何對話談判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極端關稅不斷落地,中方爲捍衛自身正當權益,採取了堅決有力反制,本次會談,意味着本輪中美關稅博弈出現破冰式接觸。

背景:近期特朗普團隊在關稅表態上漸趨緩和,中信證券認爲其面臨的“負向約束”逐漸逼近是核心原因。

特朗普的極端關稅方案幾經調整,內閣團隊缺乏清晰的路徑與計劃,對極端後果估計不足,決策具有較大隨機性,造成政策不斷反復。因此在判斷特朗普政策上,可減少對其“正向目標”的探討,更多關注其面臨的“負向約束”,金融市場、通貨膨脹、中期選舉是三個關鍵約束。

1)短期來看,金融市場穩定或對其產生約束,特朗普團隊對於美債和美股或存在一定心理閾值,特別是今年7月之前,各方圍繞財政法案的博弈或進一步強化金融市場的約束。

2)中期來看,隨着美國一季度“搶進口”囤積低價庫存的逐漸消耗,以及關稅4月生效帶來的通脹效應在二三季度逐步顯現,庫存與通脹壓力將成爲制約特朗普團隊的關鍵因素。特朗普近期已开始關注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4月21日特朗普與美國三大零售巨頭的高管在白宮就關稅政策對零售業的影響展开閉門磋商。

3)長期來看,明年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才是對特朗普的根本約束。總統加徵關稅的權力本質上來自於國會的授權,程序上國會可從立法層面對總統使用關稅的權力進行限制。從過去幾屆中期選舉的歷史來看,民調在一年之前(也即總統新任期首年的11、12月)基本已經定型,選民對經濟的體感將逐漸“固化”,因此到了今年四季度進入中期選舉准備期,國會層面對特朗普的制約或更加明顯。

進程:中信證券預計,後續的中美貿易談判進程或可總結爲“三步走”:首先是破冰;其次是圍繞美國如何在單邊關稅上做出讓步、如何建立對話機制進行博弈和溝通,並建立常態化對話機制;最後是圍繞雙方關切的核心問題开展持續博弈和談判。

中美貿易談判議題復雜,中信證券預計整體進程或可總結爲“三步走”的模式。

1)第一步,初步接觸,實現破冰。根據商務部5月7日答記者問表態,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而貝森特在5月7日接受福克斯新聞網採訪時表示,預計中美會面將帶來關稅战的“降溫(de-escalation)”而非“協議(deal)”,但這種“降溫”將推動對話前進。回顧特朗普上一任期,2018年5月19日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包括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成員的美方代表團就貿易問題進行了建設性磋商,中美初步接觸开啓,但後續仍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博弈與談判。

2)第二步,或將圍繞美國如何在單邊關稅上做出讓步、如何建立常態化的對話機制進行博弈和溝通。根據商務部5月7日答記者問表態,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立場是一致的,美方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就要正視單邊關稅措施給自身和世界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正視國際經貿規則、公平正義和各界理性聲音,拿出談的誠意,糾正錯誤做法,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協商解決雙方關切。在此期間,若雙方能夠在降低一定關稅等方面達成初步共識,或是市場風險偏好緩和最爲明顯的時期。

3)第三步,隨着中美對話機制的建議,雙方將开始圍繞各自關切的核心問題开展談判。

展望:若後續中美經貿談判進入第三步,即實質性談判階段,或仍有復雜性,各類所謂“結構性改革”與所謂“非關稅壁壘”或是特朗普的主要對華交換條件。回顧特朗普上一任期,從經貿摩擦开始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歷時22個月。

從當前美方訴求來看,本輪美國與各國的貿易談判已不僅聚焦於關稅削減或大宗商品採購,更加重視非關稅壁壘、補貼政策與市場准入等制度性議題。

1)在與其他經濟體的貿易談判中,美國高度關注非關稅壁壘。據彭博社5月6日報道,貝森特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表示,美國正與包括歐盟、日本、韓國等在內的17個主要貿易夥伴就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貨幣操縱和補貼問題進行談判。

2)在對華方面,據路透社4月22日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摩根大通全球市場會議上表示,他相信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關系將出現“降溫”(de-escalation),但也強調這將是一場“艱難的談判”(a slog),希望中國經濟能夠實現所謂“重大而美好的再平衡”(a big, beautiful rebalancing),從投資和出口驅動轉向消費拉動,而美國則希望通過關稅等工具實現經濟向制造業的再平衡。因此判斷,若中美貿易談判進入第三階段,實質性談判正式啓動,各類所謂“結構性改革”與所謂“非關稅壁壘”或是特朗普的主要對華交換條件,或仍有復雜性。

3)回顧特朗普上一任期,從2018年3月美國單方面對華鋼鐵和鋁產品加稅,到2020年1月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歷時22個月,過程中多次反復。

影響:可基於上述推演做出多個情景假設,實際變化仍取決於雙方的經濟韌性和第三方國家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動態博弈過程。中性情形下靜態測算,若假設年中开始美國將對華關稅降至60%左右,則今年美國加徵關稅對我國出口和GDP的拖累分別約8.4和0.9個百分點。

從整體來看,根據測算,綜合考慮最惠國稅率、特朗普“關稅1.0”時期對我國加徵的四輪301關稅、特朗普今年上台以來新加徵的145%關稅,從今年4月10日起,中國輸美商品面臨大約159%的關稅稅率。

1)中性情形下,假設年中开始美國將對華關稅降至60%左右,維持到今年結束,同時可能給予更多行業層面的靈活豁免。在此情景下,根據中信證券的靜態測算,美國今年加徵關稅對我國出口和GDP的拖累分別約爲8.4和0.9個百分點。

2)樂觀情形下,假設中美雙方經過談判,在今年年中和三季度末分別將關稅稅率降至60%、34%左右。在此情景下,根據中信證券的靜態測算,美國加徵關稅對我國今年出口和GDP的拖累會縮小至7.0和0.8個百分點。

3)極端的悲觀情形下,假設中美雙方在今年內沒有達成降低關稅的成果,並且海外部分經濟體受美國影響也對我國加徵關稅以及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導致全球貿易需求放緩。在此情景下,根據中信證券的靜態測算,美國加徵對華關稅、海外部分經濟體受美國影響也對我國加徵關稅、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三方面因素對我國今年出口和GDP的累計拖累約爲17.4和1.9個百分點。考慮到微觀層面企業可能會對加徵關稅有一定應對措施和安排,相關影響的發生以及傳導可能會有一定滯後。考慮到關稅稅率後續的實際變化和演繹或取決於中美雙方的經濟韌性和第三方國家的選擇,中信證券提示關注中美雙方GDP、通脹等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和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展。

風險因素:

中美博弈超預期加劇;美國經濟形勢超預期惡化。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5月7日發布的《海外政策時評(57)—中美破冰會談:背景、展望與影響》報告,分析師:楊帆S1010515100001;遙遠S1010521090003;瑪西高娃S1010520100001;危思安S1010524080007;張黎陽S1010524080018



標題:中美破冰會談:背景、展望與影響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8959.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