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4000億市場,

交出亮眼答卷,

預制涼菜逆襲!

2024年預制菜行業“遇冷”,某預制菜上市公司甚至淨利暴跌35%!行業普遍承壓之下,一家預制涼菜品牌卻交出亮眼答卷——營收增長9.04%,利潤激增17.19%,海外覆蓋66國!

涼菜這個僅佔餐飲大盤7%的細分賽道,卻撬動近4000億市場,而預制涼菜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20%,遠超預制菜行業整體增速。果蔬菌類涼菜增速超25%,“低鹽高纖維”海藻沙拉成爆款;傳統禽肉涼菜借冷鏈實現工業化升級;水產海鮮以高毛利突破地域限制……品類爆發背後,是消費升級與技術驅動的雙重紅利。

當預制菜巨頭紛紛折戟時,預制涼菜企業憑什么逆勢增長?預制涼菜的黃金時代真的來了嗎?

預制涼菜逆勢爆發

2024年,中國餐飲市場整體規模突破5萬億元,其中涼菜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品類正悄然崛起:7%的市場佔比背後,是近4000億元的消費規模。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五年間,預制涼菜以年均超20%的增速狂飆突進,成爲預制菜賽道裏最亮眼的增長極。

與熱鬧的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賽道至今沒有出現真正的“霸主”。用業內人士的話說:這是個典型的螞蟻市場——參與者多如牛毛,但誰都沒能啃下大塊蛋糕。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關鍵因素:

首先,涼菜品類天生具有“小而美”的特性。從川渝的夫妻肺片到江浙的醉蟹鉗,從東北的涼拌蕨菜到廣東的白切雞,每個區域都有自己"舌尖上的驕傲"。這種強烈的地域屬性,就像無形的圍牆,既保護了地方品牌的生存空間,也阻礙了全國性龍頭的誕生。

其次,技術的進步降低了准入門檻。隨着速凍鎖鮮技術和冷鏈物流的迭代,現在連社區夫妻店都能輕松推出自制的預制涼菜。這導致市場上充斥着大量“小而散”的玩家,呈現出“百花齊放但難出巨頭”的獨特生態。

展开全文

這場4000億市場的卡位战才剛剛开始。可以預見的是,誰能在區域特色與標准化之間找到平衡點,誰就可能成爲這個賽道第一個真正的全國性品牌。

誰能領跑億賽道?

隨着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預制涼菜行業逐漸湧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頭部企業。這些企業憑借獨特的產品定位和技術優勢,在細分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果蔬菌類:增長最快,超過25%

果蔬菌類涼菜是預制涼菜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受益於消費者對低脂、高纖維健康飲食的需求,市場規模年增速超過25%。這類產品多以即食沙拉、开胃小菜等形式出現,適配輕食、佐餐等多場景。

頭部企業通過真空鎖鮮技術和復合調味配方提升產品穩定性,同時开發功能性食材如海藻、菌菇等相對高端食材,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代表性產品包括蓋世海藻沙拉、荷仙桂花糖藕、川海熊貓筍、淘滋源手剝筍、潤鄉麻辣木耳等。

其中蓋世海藻沙拉爲核心單品,依托海洋原料優勢打造“低鹽高纖維”賣點,覆蓋商超、便利店及餐飲渠道,海外市場表現亮眼荷仙集團主打桂花糖藕,通過糖漬工藝改良解決傳統產品易腐難題,成爲江浙滬地區宴席涼菜標配。

全球藻類供應鏈標杆達鶴水產,深耕行業20年,全球市場份額超16.7%,代表產品有調味裙帶菜等。產品遠銷30+國家,美國、日本、荷蘭設海外業務中心,服務全球超500家餐飲連鎖品牌,旗下“十三姨”“金達鶴”品牌是中國藻類賽道領跑者。

//畜禽肉類:連鎖餐飲大爆款

畜禽肉類涼菜在預制涼菜中佔據重要地位,夫妻肺片、冷喫兔等地域風味通過預制化走向全國,尤其受到連鎖餐飲的青睞。然而,這類產品面臨肉類保鮮成本高、風味還原度不足以及食品安全管控難度大的挑战。

企業通過低溫鎖鮮技術和中央廚房標准化生產提升效率,同時借助獨家滷汁配方和分裝技術平衡口感與便捷性,推動傳統滷味的工業化升級。

紫燕冷喫毛肚通過冷鏈配送和門店復熱模式實現快速出餐,供應鏈覆蓋全國超5000家終端;福成醬牛肉傳承乾隆年間古法配方,選用排酸牛肉爲原料,經李氏祕制工藝醬滷而成,成品醬香濃鬱,入口松軟,肉質細嫩不柴;譚八爺川味冷喫兔“辣度可調”預制包切入電商,通過直播帶貨強化品牌影響力。

//水產海鮮類:毛利高,風味獨特

水產海鮮類涼菜因原料成本高、加工難度大,在預制涼菜中佔比相對較小,但憑借高毛利和獨特風味,主打日料、宴席等高端消費場景。

這類產品的核心挑战在於海鮮原料價格波動大、腥味控制技術要求高,以及冷鏈物流成本佔比過高。

頭部企業通過鎖定源頭養殖基地穩定供應,並开發酸辣、泡椒等重口味配方掩蓋腥味,同時借助急凍技術保持產品口感。

其中聰廚魚皮卷展現工藝突破以獨特風味立足高端市場,精選深海魚皮經三去工藝處理,卷筒造型內裹泰式酸辣/日式芥末醬,Q彈不腥洋琪芥末章魚精選福建嚴選飯章,經1.5cm均勻切割及專利二次調味工藝,配祕制芥末精華與山蜇菜,入口滑嫩脆爽,芥末風味柔和持久。另外安井旗下洪湖誘惑品牌也推出的洪湖誘惑麻辣嗦螺蘇薌則推出椒香海蚌苗等海鮮涼菜,均收到市場好評。

//特色小品:憑借飲食文化出圈

除了果蔬、禽肉、水產等涼菜,還有雞蛋幹、大拉皮、豆腐絲等特色涼菜依托區域飲食文化崛起,通過預制化解決家庭制作繁瑣的痛點,尤其受到年輕消費者歡迎。

但是地方特色既是優勢也是束縛,一些區域口味的接受度有限,例如東北大拉皮在南方市場的滲透率較低。企業通過改良配方如減辣增鮮和开發小份裝試喫包降低嘗鮮門檻,同時借助電商渠道推動區域品牌全國化。

特點鮮明的如沈師傅雞蛋幹,是以100%鮮雞蛋全蛋液濃縮加工而成的創新食品,質地類似豆腐幹但無大豆/澱粉添加,含優質蛋白且無防腐劑。產品通過37道工藝去除蛋腥味,保留鮮嫩Q彈口感,是行業知名度很高的億元大單品。

新食材點評:

預制涼菜行業正從粗放擴張轉向“技術+供應鏈”驅動的整合期。頭部企業通過冷鏈物流網絡實現全國化布局,擠壓中小作坊生存空間。

同時品類分化加劇,一是健康化,低脂海藻沙拉、高纖維菌菇脆等產品增速超30%,佔據果蔬菌類涼菜市場26%份額;二是地域化,東北大醬拌菜、江南鹽漬小菜等區域特色產品通過電商渠道走向全國,帶動零售端佔比提升。

這一進程中,具備標准化能力和場景創新能力的企業將主導市場重構,預計2026年預制涼菜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頭部企業市佔率有望提升至20%!最終,誰又能在這場預制涼菜市場爭奪战中,贏得渠道商和消費者青睞,成爲“2025預制涼菜品類冠軍”?



標題:預制菜暴跌!小涼菜卻以20%增速狂飆,憑啥成逆襲黑馬?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9745.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