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經濟與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張憶東,近日在一場线上交流中,就港股這一輪上漲的核心邏輯,驅動力量,市場未來的趨勢等問題發表了最新觀點。

2001年至今,張憶東已在證券分析行業深耕20余多年,先後11次獲得新財富賣方分析師評選第一名;

並且是A股策略與港股策略的雙料第一,2023年更是成爲了中國總量研究領域首位新財富鑽石分析師。

而在本輪關稅战起始,47日,股市出現暴跌時,當天下午,張憶東在一場交流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特朗普關稅战是“紙老虎”:

“全球股市面臨特朗普的關稅战,就像遭遇了一場夏季的雷暴天氣——很猛烈,打着很難受,天雷滾滾,但是不持續,是個紙老虎”。

張憶東在7日當天旗幟鮮明地預判,

二季度的調整,並不改變中國這一輪資產重估的核心邏輯。我們應該利用好二季度的黃金坑,逢低布局三大類战略資產。

他強調,中國資產的重估遠沒有結束,特別是科技和新消費的重估,只是剛剛开始。

而在這次的圓桌論壇中,張憶東則詳細分析了中國資產近幾年受壓的三座大山——新舊動能切換陣痛期、科技落後論、民企退場論——正被逐步推翻。

而特朗普關稅战,其本質是紙老虎,美國挑起全球關稅战,但其實手握的牌十分有限。

反觀中國資產,科技、新興消費、還有整個中國國有資產、國有企業的穩定性,是攻守兼備的資產,足以應對海外的衝擊。

投資報整理精選了張憶東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壓制中國資產

有三座大山正在被推翻


問:我們想先請張總從中長期跟總量的角度來給大家解讀一下這一輪的港股的上漲,它的核心邏輯,以及港股未來的一段時間的大趨勢將如何演繹?

張憶東:好的,這一輪中國資產的重估,包括A股,包括港股,我們認爲其實是一個大的行情。

它的核心邏輯恰恰叫解鈴還須系鈴人

過去四年,壓制中國資產的有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現在逐步地被推翻,那分別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新舊動能經濟,新舊動能切換的陣痛期

第二座大山,是所謂的AI浪潮下中國科技落後論

第三座大山是所謂的中國民企退場論

這三座大山我們認爲24年以來紛紛被證僞

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足,形成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格局,

無論是地方政府的高質量化債,還是房地產風險的逐步釋放,穩樓市、穩股市所帶來的一系列的正面影響,

對於預期、對財富效應,對於中長期的居民的消費信心,都是在逐步地復蘇。

所以,我們說,新舊動能切換的痛苦期,現在進一步過渡到了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新的格局。

而這個格局下,由於無論是對等關稅战,還是最近我們看到了一些比如印巴衝突爲代表的地緣政治的衝突,

在這樣的一個國際秩序動蕩期,恰恰反映出來中國經濟的穩定,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

所以,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這條路已經初見成效

讓更多的中國的投資者,乃至於全球的投資者對於中國資產,對中國經濟有了信心。

那么,第二座大山,就是所謂科技落後論。

隨着DeepSeek R1的橫空出世,以及宇樹機器人爲代表的機器人產業在全球的領先,還有像六代機,包括這次印巴衝突;

中國的軍工這種新質战鬥力,都讓中國投資者乃至於對全球投資者,對於中國科技有了新的認知,

就發現中國科技不單單沒有落後,反而是有很強的國際領先優勢,這也是跟過去四年很不一樣的地方。

那第三點,就是所謂的中國民企退場論,或者說中國經濟內需低迷論,這也是23年、24年困擾着中國資產的一座大山。

但是這座大山,我們說,隨着217號民營企業座談會,以及中國新消費領域不斷傳出好消息,我們認爲所謂的中國民企退場論也可以作罷。

核心的邏輯就是這一輪中國資產的重估,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正在日益地顯現


關稅战實則爲紙老虎

正反映出美國內在的困局


對於你剛才講的,在對等關稅政策的衝擊下,47號,資本市場有了一個顯著的調整。

當天下午,我做了一個點評,我認爲特朗普的關稅战實則爲紙老虎

從近期的一系列進展,包括最新的中美貿易高層會談的聯合聲明來看,也基本上符合我的判斷。

也就是說這一次美國挑起的貿易衝突,其實反映出了美國處於內在的政治和經濟的困局

特別是美國的高赤字率、高債務率的一個約束,再加上它國內政治的壓力下,

美國挑起的對全球的關稅战,其實它的牌並不多。

有了這個經歷,才知道我們自身的這個力量,才知道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


A港股風險溢價回落

受益於全球對非美資產配置


所以往後面來看,我們認爲中國資產的風險溢價,將會從過去四年的歷史高位逐步回歸到正常,乃至於回到一個歷史的低位水平。

反過來說,美國股市的風險溢價從2023年以來,它一直處於負值區間,一直處於在歷史的低位區間。

我們認爲,反而是美國市場的風險溢價將會在未來得到提升

而中國的風險溢價,無論A股還是港股都會是回落期

內地的資金會着眼於權益資產進一步的配置,所以,我們認爲港股是受益於內地財富向權益資產配置的浪潮

受益於全球資產對於非美資產對於美國以外股市配置的新趨勢

增量資金,會成爲港股市場震蕩向上的一個重要的驅動力量。


科技+新消費+紅利

股力量應對外部衝擊


當然我們也知道貿易战沒有贏家,哪怕是美國和中國達成了一些協議,但是國際經貿秩序回不到42號之前了

因爲該加的關稅還是加了,只是多少的程度而已。

對於美國,對中國,對於全球的經濟,它還是在中短期有些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們說,後續依然是战略性看多港股,看多港股這樣一個新的大時代,看多港股這一輪的長牛。

我們在战略層面上,依然是要堅定看多;

而战術層面還要穩扎穩打,規避一些基本面的風險,圍繞着中國經濟的結構性亮點去發力

結構性亮點,我們說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中國科技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

特別是AI科技,機器人、軍工,還有生物醫藥爲代表的新興科技。

另外一個就是精神消費、服務消費相關的新消費,也是如雨後春筍,這是中國資產的結構性亮點。

而對於港股而言,這兩類資產受益於港交所打新制度的創新,

對新股承接力的提升,有利於吸引高質量的中國新經濟企業到港股上市,從而讓港股的基本面完全受益於這輪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浪潮。

除了這兩個動力來應對外部風險以外,中國龐大的國有產業、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器

所以,港股的紅利資產具備非常扎實的高股息和深度價值。

無論是像金融,公用事業,乃至於地產,還有像一些優質的傳統消費的龍頭,其實都具備類債券的屬性。

在大國博弈的新階段,在一個應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環境,應對舊秩序瓦解、新秩序構建的初期這樣一個動蕩期,

我們認爲科技、新興消費、還有整個中國國有資產、國有企業的穩定性,是攻守兼備的資產,前兩者是進攻的矛,而後者是穩定的盾。

這三個力量是內生的力量,是中國經濟乃至中國資本市場去應對海外衝擊的一個重要的法寶



標題:成功預判4月“黃金坑”,張憶東再發聲:選擇這三股力量,中國資產的重估遠沒有結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20711.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